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指引下,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7.4万件(行政公益诉讼6.1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3万件),提起公益诉讼67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有力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彰显了检察公益诉讼治理效能。
武汉市中院两次组织召开庭前会议进行证据交换,明确争议焦点。2023年11月27日,武汉市中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双方围绕本案是否构成重复起诉、是否构成共同侵权以及赔偿数额等进行辩论。武汉市检察院认为,检察机关提起的诉讼与环保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在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请求等方面皆存在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不构成重复诉讼;涉案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导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涉案企业违反法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时间长、地域范围广、破坏程度高,历经多次行政处罚却拒不改正,理应承担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及惩罚性赔偿。
“陆老,这是我们现在的主战装备。”设备方舱里,某导航台台长刘字垒笔直地站在一台银灰色的智能化导航设备前,手指轻轻触碰一个按键,设备便发出了“01”的告警声,“智能化的告警系统,给大多数故障赋予了‘数字代码’,机器‘高原病’再也没有了。”
本批发布的案例均为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案件,包括贵州省仁怀市检察院诉仁怀市自然资源局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其中6件行政公益诉讼,4件民事公益诉讼,涉及水污染、固废危废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农用地、矿产、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海洋资源保护等。
“国家把在帕米尔高原之巅建设气象导航站的重任交予我们这支部队,不仅是地理距离的考量,更是对我们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信赖。”谈起第一次西进新疆,曾在气象导航站工作的老兵莫本贤动情地说。
近日,湖北省布局的全国最大碳化硅晶圆厂投产,其首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在光谷科学岛下线,填补了当地高端碳化硅器件制造空白。这一科技创新成果,正是对相关行业在科技领域激发活力、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解。此外,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皆实现了技术突破,通过加速产业化重构国际科技竞争格局。这些关键技术,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本身,还在于印证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高度协同的战略意义,为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产业升级动能不足等问题提供新型路径。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为构建红松培育的科学体系,林场从1995年起年均新增红松林500亩,累计投入超600万元,开展疏伐抚育1.6万亩;与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十余项科研实验,大苗移植技术让红松结实期提前3至5年,母树林精细化管理累计输送良种30万斤、优质穗条2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