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鲁西第一村”美誉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近年来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更吸引了一批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活动期间,忻州设置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板块,设计泉韵逸境、古建承辉、雄关梵影、地质探秘4条线路。佛光寺古建、五台山佛韵、雁门雄关、万年冰洞……专家人才在领略自然人文奇观中,感受忻州市尊才爱才的诚意,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之举。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发挥其在全球消费的资源配置、集聚融合、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消费与产业、投资互动牵引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创新,在扩大优质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发挥消费与产业、投资的牵引作用,抓住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契机,一方面满足广大居民消费提质升级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中心城市与消费品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扩链强群,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走进纪念馆里,内心深受震撼。”非洲《华侨周报》主编张月说,80多年前,南洋华侨青年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如今,我们非洲侨胞延续这份赤子之心,无论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非经贸,还是搭建友谊桥梁,都是在赓续这份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完)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提前实现了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但区域、城乡、代际差异依然明显。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与科技发展速度间的落差亟待弥合。作为连接科学与公众的重要桥梁,科普月活动承载着多重使命:既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更是培育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文化的载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类活动对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激发效应,犹如播撒在未来的创新火种,将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持久动力。
东北黑土地上,抗联将士们视死如归;华北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延安宝塔山上,闪耀着希望的灯火;滇缅公路上,南洋机工用生命运送着抗战物资……14年抗战艰苦卓绝,淬炼了全民族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