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只有立足新形势新条件新要求,进一步研判国内需求的地位作用以及扩大内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才能更好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充分发挥扩大内需抵御外部冲击、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的重要论述,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回应了重大时代课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理论层面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7日表示,欧盟仍在争取当地时间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的双边贸易协议,目前欧盟与美国仍在继续接触。
夏粮单产在受旱情影响下能够持平的主要原因:一是多措并举抗旱保粮。今年,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全力抗旱浇麦,大部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有力减轻了旱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其他灾害偏轻发生。今年夏粮生产期间,除旱情外,其他灾情明显偏轻。小麦播种至返青期,主产区气象条件适宜,小麦出苗质量高,群体充足,生长基础较好。灌浆关键期,河南、陕西等受旱地区普遍降雨,旱情缓解墒情变好,有利于小麦增加粒重。成熟收获期,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未出现大面积“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等灾害,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此外,各地强化统防统治,病虫害显著偏轻发生,有利于小麦单产和品质提升。三是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各地大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着力提升单产水平。此外,今年夏收春小麦、薯类、豆类等低产作物面积有所调减,高产作物冬小麦面积略增,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稳定夏粮单产。
西安7月10日电 (记者 阿琳娜)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西安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承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陕西特展”开幕式9日在西安美术馆举办。
魏然:我想到不久前作家韩少功老师到清华进行学术演讲时,在讲座间有过这样的表述:“20世纪白过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原本让人觉得非常可耻的事情,如今却被赋予了新的说法。他举了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以前我们说某人趋炎附势,或者是嫌贫爱富,现在可以叫作“慕强”——在20世纪被反复深刻批判的事物今天堂而皇之地被认可。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除了刚才滕老师提到的亲身工作之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如何让20世纪不被白白浪费,也就是说,20世纪在人类思想史上完成巨大成就,在中国和拉丁美洲进行的种种激进的尝试不能就这样忽略或一笔带过。
从战场到车间,从百团大战中舍命炸轨到阀门车间里攻坚克难,阳泉大地上的百年壮歌已清晰昭示:真正的自立自强,就是“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一席话,是为民营经济增添信心,也是为所有的经济参与者廓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