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将博物馆建在机场里的,如2025年2月,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亮相西安机场T5航站楼,馆内收藏了历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期间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文物。也有将展览搬到机场内、高铁站,如2024年8月,“北京中轴线——璀璨文脉 辉煌中轴”展览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开幕;2024年1月,广州白云站候车厅,广州铁路博物馆1号馆第4部分“高铁时代”的展陈优化内容亮相,乘客可在候车间歇观摩新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纪念章等藏品。更有将博物馆元素融入交通工具的装饰,如今年8月上线的洛阳地铁博物馆主题专列,“蜜褐红”“大漠金”“运河青”车厢,让三千年的河洛文化在车厢里“流动”起来……
在新疆,无数个像唐俐捷这样的年轻人奋斗在天山南北的绿洲里。据了解,陕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务边疆的征程,380余人选择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旅游出行将迎来新一轮高峰。与暑期相比,“双节”客运流量更集中、文旅需求更旺,交通运输与服务面临更大考验。铁路部门可借助暑运经验,加强12306大数据研判,动态增开热门列车,推广“候补+智能荐线”服务,提升购票体验。同时应推动“铁路+”无缝接驳,扩大地铁免安检换乘覆盖、加密夜间公交,有效破解“到站易、离站难”。此外,还可开设“月圆专列”“非遗主题车厢”等特色服务,结合沿线景点推出联程票,实现从“站门”到“景区门”的全程便利,让旅客出行更顺畅、更舒心。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据悉,南宁市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邕城”的生动局面。南宁市体强路小学构建“课程+实践”一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打造“优师优课”品牌,联合12所联盟校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开发民族团结教育精品课例23节,通过推广“龙球”大课间操、“红领巾研学营”、“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