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燎正带领村民们学习运营技巧,未来村子里的民宿、研学活动、商业项目等都要逐步移交给村集体,“希望村子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真正振兴起来。”
塱头乡村振兴项目品牌负责人吴润斯完整见证了塱头村的修缮改造,她也对村子渐渐产生了感情,“塱头村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村民的文化‘韧性’。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从不间断。”
经济领域,民盟代表人士厉以宁、无党派人士林毅夫等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言被写入中央政策文件;科技前沿,民盟中央副主席田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等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医疗卫生战线,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马大龙、民盟中央常委季加孚等在医疗体制改革、疫情防控中贡献专业建议;哲学社科领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盟中央原副主席袁行霈、民盟中央原常委贾庆国等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言献策。
2000年8月,当听说远在新疆的巴州且末县急需教师的时候,河北保定师专2000届毕业生纷纷报名,包括王伟江在内的15名优秀毕业生来到且末县。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大家把所学全部融入教学。
“港科大对学生的高考成绩、面试和申请材料有一个综合评估,2025年,在粤物理类招生全省前2000名,历史类前800名有竞争力。从2025年报考数据来看,计算机科学及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及计算机工程、量化金融、数据分析和生物科技等方向课程深受同学青睐。”刘梦琳介绍道。
让新村民阿峰真正决定留下长居的,也是塱头村独特的文化气质。“很多古村一开发就变味,祠堂改成饭店,失去原本的底蕴。”他说,这里有整洁的道路、怡人的环境,却还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与文化氛围,“离城市不远,却安静从容,正是我们想要的。”
这堂特别的大思政课就以这则征友启事为由,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湖南一师开学典礼、修身课堂、寝室讨论会、水井野蛮体魄等课程环节,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湖南一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学子们寻良师、觅益友的青春岁月。
在2025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DT计划:数字戏剧青年编导人才培训营”中,经过12天的集中研习与跨领域实践,来自全国各地、拥有多元学科背景的25名青年创作者,最终以6组充满实验性与前瞻性、融合前沿科技与多元艺术的数字戏剧作品,向观众呈现一场探索剧场未来新形态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