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勇往直前。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始终以明确的发展目标、连贯的规划引领、坚定的改革举措、务实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打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组合拳,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自2023年成立以来,澳促会在推动产业合作、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两年来,澳促会组织南沙与澳门互访交流56批次,促成1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粤澳葡语国家优质食品供应链中心”等标杆项目。(完)
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后表示,(中国-东盟)双方确认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举行的领导人会议核可并签署,明确发出了我们要继续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继续打造高水平区域自贸网络的清晰信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的2022级工程硕士毕业生张百川,向记者展示了四本手账。两年的企业科研,十万余字详实记录了他每一次实验的过程。
7月15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推出《若干举措》,明确了促进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9条扶持政策,可概括为“沪九条”,涉及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场景建设、出海扶持等方面。同时,黄浦、杨浦两大“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率先开设网信服务快速通道,提供线上线下双轨服务,高效响应创作主体需求。
二是全力发起“四个专案行动”。聚焦威胁国家安全、社会危害性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问题,全力发起打击组织内地居民转道偷渡、组织外国人偷渡入境从事违法犯罪、粤港澳边界偷渡违法犯罪和“捕蛇”追逃等“四个专案行动”,全面落实“专案打、口岸查、边境堵、海上截、境外追”等各项措施,将打击矛头对准组织偷渡犯罪团伙骨干、黑灰产业链条、对准长期潜逃作案的“蛇头”“祸首”,坚决遏制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多发势头。
一是弘扬“上海精神”。“上海精神”诞生于世纪之交,是上合组织的“根”和“魂”,在组织发展历程中展现出超越时代的价值。各方一致认为,国际形势越是动荡变革,成员国就越要以“上海精神”为指引,加强团结,深化互信,不断丰富“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让“上海精神”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作为河北省政协委员,寇学臣几乎每年都在省两会期间提交有关书法教育的建言。“烛光计划”到新疆开展活动后,他与民进新疆区委会同仁联合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建言民族地区通过开展书法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