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宁电入湘”工程完成双极低端调试,在迎峰度夏高峰来临前形成400万千瓦送电能力,整个度夏期间平均输送功率近湖南全省负荷的十分之一,累计输送电量超35亿千瓦时,对湖南电力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
8月17日至20日,第十八届健康产业生态大会(西普会)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备受行业关注的权威品牌荣誉奖项,其中,济川药业独家剂型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独家品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同贝)双双荣登“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2025健康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数据要素在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入正在推动文化资源整合升级与创新转化。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专门提出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数据要素×文化旅游”列为12项重点行动之一,有关文物、古籍、美术、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等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交易流通,文化数据价值的挖掘以及保护治理等,都属于重点行动计划。“沉睡”的文物、典籍与技艺也可以转化为可深度挖掘、传承、利用的“活化数据”,例如故宫博物院将186万余件藏品打造成“数字文物库”,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突破时空限制永久存续、实时显现;超过6500份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成为全球首个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云游敦煌”“寻境敦煌”变成超现实的体验。
本届大会汇聚健康领域的企业领袖、行业精英等80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组成的“超强智库”,制药、商业、资本、研发、科技、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主流企业与机构,为产业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的思想与信息交流,并发布一系列权威成果。其中,“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是基于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用户口碑等多个维度评价,综合、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在健康产业中的品牌实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同贝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确切的产品功效和消费者广泛信赖入选榜单。此外,从“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中的药品品牌中遴选出品牌价值前50名的品牌,形成“2025健康中国·品牌价值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同贝作为头部品牌登榜,品牌优势及市场价值获权威认可,彰显这两款产品在健康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
科教融汇互促,点燃创新“引擎”。学院形成“一个平台为主体,两营活动为两翼,多项赛事为延伸”的特色工作机制,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未来”五创能力为核心,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创新工场+创业基地”双平台。近3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500余项,创立公司10余家,申请专利200余项。
李猛介绍,60年来,那曲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的巨大变化,自1990年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9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46.34亿元,增长82.51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0.3亿元增长到138.44亿元,增长460.4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092.58万元增长到40.47亿元,增长50.0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55.05元增长到55499元,增长30.62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1.8元增长到20099元,增长47.81倍。
纪宁说:“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逐渐进入饱和阶段,中国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网球新兴市场,应更充分地挖掘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这有利于全面释放中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