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7日,来自香港的40余名青年学子穿行河西走廊,沿古丝绸之路依次探访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和敦煌,感受丝路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牢爱国主义思想,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的核心区域,原为清末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宅名“尊美堂”。这座始建于光绪初年的清代民宅,占地面积7500平米,由18座四合连套院落组成,院中有院、轴线明确、气派宏大。大院中的戏楼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据介绍,石家大院曾有“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
看产业,从“汽车零件商”“燃油面包车厂”到“造车新势力”,时下“重庆造”汽车迈上中高端台阶,拥有整车企业19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余家。东西部协作,不仅助企业练强内功、打响品牌,也助产业延链强链、向新而行。创新,正是企业长远发展、产业提升能级的关键所在。
“那段日子,黑得看不到头,满是恐惧和痛苦……每一根管子都像是扎在我心上的刺。”这是一位妈妈在近日写给医护团队感谢信中吐露的心声。大约半年前,小军(化名)不幸高坠,陷入深度昏迷,生命极度垂危。更让人心碎的是,有专家预判“就算能挺过来,最好的结果可能是植物人状态,苏醒的希望非常渺茫。”
“和合”不是静止的平衡,而是流动的交融;不是单一的复制,而是多元的共生。年画是人民的艺术,而“和合”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杨柳青年画里,有大运河的南北和合,有技艺工法的刚柔和合,有雅俗审美的层次和合。或许这就是天津的独特气质:运河码头孕育的开放胸襟,让南北技艺在此水乳交融,令中西文明于此相映生辉。
电影中,当渔民面对日军枪口犹豫退缩时,主创者没有将其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而是展现“恐惧-挣扎-觉醒”的心理过程。正如管虎所言:“承认人性的软弱,才能让最终的勇气更有力量”。
上午10时,调研团队走进玉成号年画坊。这座源自1926年的老字号,历经时代变迁仍坚守着最传统的年画技艺——1953年成为“杨柳青年画互助组”发源地,1958年并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3年由后人霍庆顺复建,2019年玉成号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创办体验坊……百年流转间,玉成号画坊一直是杨柳青年画技艺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