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制定覆盖全业态的资质审核、质量评价、安全保障等通用规范。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慧监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级预警,提升监管精准度。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内外贸小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旅游等服务标准修订,研制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标准。推广品牌认证评价,树立行业标杆。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完善服务统计监测。增加服务零售额规模指标、单月增速、细分类别指标,建立服务消费统计分类目录,将新型服务业态纳入常规统计范围。四是优化城乡社区消费环境。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探索发展智慧社区,推动社区生活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为牵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坚持投资于人,适应产业变革和新技术发展需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技能照亮前程”等培训行动,开展大规模培训。“十四五”期间累计超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养成为核心,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技工教育办学体系,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蔡润、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临时代办李艳,欧盟对外行动署副秘书长巴伊、比利时外交部秘书长甘齐出席并致辞。欧洲议会副议长奥马吉,欧盟机构、比利时政府和北约秘书处官员,欧洲议会、比利时议会代表,各国驻欧、驻比外交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800余人出席。
柴麒敏表示,2035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之后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当前新一轮科技、能源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加速突破期,中国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优势逐步显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点。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将进一步重塑产业格局,持续释放政策、市场和技术创新活力。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何元华表示,2025年上半年,重庆全市社零总额超8300亿元、同比增长4.5%,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该市引进超2200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来渝发展,市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球化的购物体验。立足“山、水、桥、城”独特禀赋,当地已建成一批“江崖街洞天”消费新场景,兼具“国际范、巴渝味”的品质消费载体集聚力、吸附力进一步提升,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筑牢根基,彰显城市消费活力与魅力。
“以前最多能卖50件、100件,现在生产根本停不下来。”马马尼说,“每年要交5次货,基本每两个月一次,每次2500到3000件,一年大概要制作2万多件。”如今,温暖驼已在上海开设4家、厦门开设1家实体店,客户遍布浙江、江苏、哈尔滨、三亚、乌鲁木齐等省市。
(二)提质量。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将素质教育具体化、项目化,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