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连出台我国北方第一部涉侨地方性法规《大连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被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项目。《条例》出台后,大连市委统战部组团赴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涉侨政策海外宣讲系列活动,受到广泛欢迎。2023年,大连谋划开展了“百家侨团侨企大连行”活动,于2024年谋划开展了“连海情”活动,形成“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互补充的工作通道,双向发力推进侨务和海外统战工作。
各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以及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强化人员转移工作的组织动员,切实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落实到位,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要紧盯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简易工棚、在建工地、滨海旅游景区、风暴潮增水可能淹没区等关键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细化转移方案,做到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旅游人员全覆盖,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受台风直接影响的地区,果断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加强社会面管控,确保安全。
近日,在“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看到,正赶上汛期调水调沙作业,巨大的水流如“黄龙”喷涌而出。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对水库及整个黄河流域水利系统运行状态的精准把控,为黄河的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李立刚表示。
广东省水利厅要求,要加强巡查防守和隐患排查,全省各在建水利工程项目组织撤离低洼地带、山洪影响区域、易滑坡区域、临时工棚板房等危险区域的施工人员,并妥善安置在安全坚固的场所。根据风暴潮预测预报情况,充分预判海堤风险,划定风险区域,摸清受影响人员情况,指导基层政府坚决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低洼地区人员。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
一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聚焦卓越工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前面我刚才也特别提到,工程硕博士的评价改革。我们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需求,从平台、制度和机制上落实产教融合培养,由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课程,共同面对企业和市场提出的挑战性创新课题,并共享成果,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刚才我提到,过去都是以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我们作了重大改革,落实学位法,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获得硕博士学位,在今年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将会继续推进,这成为人才培养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接轨创新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突破。聚焦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一大批关键技术服务于国家工程、大国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策源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聚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能力不断增强,推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金融学》等系列原创性教材,承担《(新编)中国通史》等重大文化工程。同时,聚焦服务大国外交,“双一流”建设高校持续深化高水平教育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