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宋奶奶家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把握“立说立行”与“久久为功”的辩证关系,重点在于统筹当前与长远的战略布局。发展如同弈棋,既要精准落子、抢占先机,又要谋篇全局、布局长远。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慢一步就可能受制于人,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加速突破;生态文明、人才培养等系统工程,又要以急不得的定力稳步推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既要紧盯五年规划的实施进度,又要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今天的奋斗成为未来的基石,使长远蓝图转化为当下的行动坐标,真正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同样,1933年至1938年间,德国政府为帝国银行建造了一座新的总部大楼,而此时该机构正逐渐转变为政府支出和军备扩充的工具。相比之下,战后时期最独立的央行则选择了规模较小的建筑:瑞士国家银行仍留在其最初的办公地点,而德国联邦银行则仍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一座不具美感的野兽派(Brutalist)风格建筑中运营。
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设计大模型体验机上选择一款江南烟雨图案,点击提交订单,旁边的打印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开始运转。“有了数码喷印技术,屏幕上显示什么样,实物生产出来就是什么样,颜色图案分毫不差。”孙斌告诉记者。
为了推动这一想法落实,自2011年起,王仲鹏及其团队在甘肃榆中、陕西西安、安徽马鞍山等地建立试验基地,推进当地果蔬生产从“绿色种植”向“有机生产”转型。
“我们正坐在通向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快车上,成都已经准备好了!”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透露,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将和赛事组委会打造世运广场,让运动员、市民以及所有的参与者一起体验更多的运动,一起玩,一起开心。
王阳明不仅主张知行合一,在他这里可以说是“无之不一”。“无之不一”是刘宗周对王阳明思维方法的概括,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用它来点出王阳明的人格、学说特点。“无之不一”不仅蕴含知行合一,而且包括心理合一、内外合一、形而上与形而下合一、工夫与本体合一。心理合一指天理与人心的合一,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天理是理,昭明灵觉处是心。天地的普遍法则“天地之大德曰生”“日新之谓盛德”在人心中的体现就是良知。王阳明强调的“知是理之灵处”,也是这个意思。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合一,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事;形而上者是体,形而下者是用,良知即体即用,事和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将良知推致于具体事物是“下学”,在具体事物中体悟天道是“上达”;良知代表的天理是形而上者,致良知的具体行动是形而下者,两者合一不离。内外合一,良知本来即有,是内;良知必须推致于外在事物,是内外合一;在致良知中获得各种思想养分是外,将其收归、凝聚、融会于心是内。良知即内即外。良知是体,致良知的工夫是用,良知是本体,致良知是工夫,二者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总之,在王阳明这里,一切皆是合一的,目的是纠正学者空空穷理、只在知识上用力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