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二战胜利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城市发展动力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风格单调,出现“千城一面”、产业同质化等现象。如果都集中在几条赛道上,各地不仅难以施展所长,还会带来资源浪费。应当看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风貌,这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做到“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才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动力从过去依赖传统要素驱动向依靠特色优势驱动转变,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各展所长,能够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并形成城市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中国是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者,同样是坚定的行动派。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将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行动举措,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书写多边主义新篇章,开辟国际关系新境界。
中国名义税负一直高于实际税负。所谓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名义上该缴纳的税费。由于征管、企业对税法理解等原因,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一边是老人‘没处去’,一边是医院‘床位空’。”徐州市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两头难’必须破局。”为此,徐州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开展长护险服务与医养融合,让乡镇卫生院把闲置病床和医护人员“动起来”,实现“政府出政策、医保出资金、医院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