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不断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既有共同历史记忆,也有特色文化传统,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互学互鉴。24年来,成员国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救灾、防治传染病等领域合作越走越深入,上合组织大学、文化和旅游之都、电视节、电影节、艺术节、马拉松、儿童画展、青年交流营等项目越办越红火,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30多支民间外交队伍越来越壮大。
该节目通过“戏曲+民俗+实景”三重融合,实现文化表达的场景创新、情感传递的时空对话、艺术形态的媒介融合,为七夕这一古老节日注入了隽永而崭新的生命力。
2022年举行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在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该峰会促成了40多项重要决策、协议、计划和理念文件的通过。
曾文莉认为,在职业选手商业价值充分释放后,其成功效应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从事网球运动,而这是中国网球经济发展的根基。
209万公顷林地、36.68万公顷草场、“亚洲第一湿地”、85条流域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674.89公里中俄边境线勾勒出的界河风光……四季皆景是额尔古纳的生态基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即将启幕的天津峰会将是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对上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主席和与会各国领导人指引下,中方有信心把天津峰会办成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盛会,助力上合组织迈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影响不断提升。“上海精神”广受欢迎,被视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理念典范。国际认同度和感召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国家走近、融入上合组织大家庭。上合组织还同联合国、独联体、东盟、阿盟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加强合作。上合组织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已成为当今世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