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冒用新闻栏目照片。微信公众号“天津百晓圈子”“天津老刘”等20余个账号长期发布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标题党”文章,在文中冒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主持人照片,混淆公众视听,扰乱网上传播秩序。相关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三是“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我国首艘排水量达42600吨,钻深达11000米的“梦想号”已经正式入列,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爱达·魔都号”邮轮、“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相继建成使用。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交付使用,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家艺术委员会的展厅中,一幅大熊猫画作十分吸引目光。这是12岁巴基斯坦华裔女孩廖婧颐的作品。“大熊猫拿着苹果,苹果和‘平’同音,大熊猫代表着中国,它是一个和平使者,传递友爱。”她介绍道。
体育赛事犹如一扇窗口,透过它,人们感受到拼搏的激情、地域的文化和城市的温度。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风貌,无论是现代繁华的都市圈,还是秀美清幽的古村落,只要找准定位、展现真实个性,都可能借助赛事平台释放独特魅力,将赛场上的喝彩转化为对一座城市的留恋。让更多观众因为一场比赛而愿意留下来、慢慢游、深度体验,才是“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深层意义所在。
一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更加便利。上线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台胞在闽“一网通查”和“全网通办”服务,上线至今为台胞办理服务事项超1.2万件。在福州、厦门、平潭等5个地区设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全省法院的台湾地区法律查明平台,设立大陆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众多台胞加入福建省相关社会团体;一批台师在闽全职任教,高校在读台生近2200人。
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突破口。各地借助“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积极推动消费升级。一些地方推出极具创意的配套活动,如为篮球赛观众赠送米酒、给马拉松赛选手发放带鱼,甚至衍生出“票根经济”等新形态,将观赛、参赛与“吃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以“苏超”为例,前六轮比赛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显示出赛事经济的巨大潜力。
近日,在新西兰,举行了新西兰侨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合唱。16岁华裔青少年李牧芸的外婆便是参赛选手之一,她经常听到外婆的歌声。李牧芸说:“这些经典歌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一代代华人中传唱。听到歌声,我觉得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火的国家,实在是一种幸运。”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