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强调,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对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教育督导,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校标准化建设、课程实施、教师配备、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规范办学等情况作为评价重点。(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展览馆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该展览全景展现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战略行动计划强调科学与政策互动、数字创新及青年参与的重要性,并确定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发展为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典范,在全球进行推广。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人,催生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银发专列”市场火热,敬老餐厅叫好叫座,旅居康养日渐走俏……有关数据显示,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突破30万亿元。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无论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细打磨、一根电缆的精准加工,还是超级工程的攻坚克难、大国重器的研发制造,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秉持匠心、追求极致的付出。职业教育,正是培育这些工匠人才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在诸多关键领域发光发热。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兰州大学积极反哺社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600多项;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面向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举办多场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30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