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宁认为,未来随着垃圾分类推进,垃圾焚烧厂需要变革,要在整个城市废弃物管理系统中寻找新的机会,而非单纯依靠焚烧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厂未来仍在几个层面具备机会:首先是随着进厂垃圾热值提高,配合运营水平提高,可以实现更好的发电效率。其次是可以布局其他废弃物处理产业,与焚烧厂形成协同效应,也就是布局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次是可以向上布局收运环节,焚烧厂布局收运环节也可以优化进厂垃圾质量。另外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不仅发电,也可以将电转化为其他产品出售。”
为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2024年以来,深圳组建全国首家城市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圳的头部企业、研究机构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8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同时,深圳提出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产业培育。
特别是在2023年11月,《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即“PPP新规”发布前,参与垃圾焚烧项目的“社会资本”并非单指民营企业,众多地方国企也参与其中。薛涛表示:“2010年前,地方国企很少参与垃圾焚烧厂项目,因为‘看不懂’,但是此后随着垃圾焚烧技术与商业模式成熟,在一些地区存在民营企业先投建项目、地方国企再跟进的情况,如重庆、成都、福州、南昌、南宁等城市均存在类似现象,利用地方平台公司投建垃圾焚烧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垃圾焚烧厂产能过剩。”
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市场经济活跃,短途运输、城市配送等领域需求旺盛。以此为牵引,低空物流成为深圳探索推进空中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先发场景之一,已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营。2024年深圳累计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250条(含跨城航线5条),实现无人机物流配送超77.6万架次,同比增长27%。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5元,达到99元。新增经费聚焦“一老一小”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结合“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等重点工作,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但必须看到,垃圾焚烧厂的经营正受到进厂垃圾量下滑的冲击。垃圾焚烧厂收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地方国企的项目收费多在150元—250元/吨区间,市场化主体的项目收费多在50元—150元/吨区间,余下两部分收入分别是售电收入和电价国补。三部分收入显然都会受到进厂垃圾量减少的影响。
在临床上,包括哌甲酯在内的药物,被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通过提高神经元间隙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服药者增强注意力,减轻疲劳感,并改善多动和冲动行为。
尽管垃圾焚烧厂短期内并未受到垃圾分类冲击,但是垃圾分类是必然趋势,垃圾焚烧厂也面临转型,而当前的行业“吃不饱”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