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开设科学教育专业能够突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科学教师的招录、评价和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学科设置的角度,对通过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一线科学教师,我个人存在一定的疑虑。”陈征说,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涉及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诸多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难以涵盖所有学科。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生于昆明,祖籍云南玉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因自幼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被称为“耳朵博士”,后索性改名“聂耳”。
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从杨靖宇将军“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铮铮誓言,到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信仰,从左权将军“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壮烈事迹,到狼牙山五壮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抉择……这些抗战故事既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就要讲好抗战英烈故事,通过组织青少年观看优秀抗战题材影视剧、阅读优秀抗战图书、参观抗战纪念馆等方式,让青少年深刻感受抗战英烈们的崇高精神和家国情怀,在缅怀英烈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回乡”越来越便捷,霍晋明来大陆的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寻根”不仅指向过去,也指向现在与未来。“我们的根不只是父母、家族,更是文化。”霍晋明认为,此次两岸交流参访活动对年轻人尤其有帮助,“透过走进历史现场,探寻文化源流,我们能够与前人遥相呼应,能够找到自己的根,由此产生真正的联结。”(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回忆起这一幕,嘉兰惠笑着说:“她的勇敢和真诚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大家起立鼓掌,就飞虎队的故事和中美友谊展开了深入交流。后来,我邀请岩竹做我的中国助理。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关系越走越近,直至变成亲人。”
木头雕刻的人物,在谢帮银的指尖丝线上竟“活”了起来。挥手、点头、走步,甚至挥剑,都有模有样。谢帮银形容,那一瞬间就像“给木头注入了灵魂”。此后,他几乎把所有的闲暇都花在学习木偶戏上——白天练唱,晚上对着油灯操线,不停琢磨每一个动作的轻重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