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韩敬群因为一部有对外输出需求的作品去找一位老朋友,对方曾经开了一家很有名的翻译公司,没想到这个公司倒闭了。“这让我意识到AI对某些行业的影响。”韩敬群继续讲了一个事例:“那天我看到阿拉伯语翻译专家薛庆国发微信,他表示有一次尝试让机器翻译了一段东西,他认为翻译得还不错,可以打88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会思考以后的文学翻译是否也要由机器代替。”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这一天为什么要往江里投粽子?”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小太阳三语学校,华文教师尹铁娥在端午节前的课堂上,为孩子们深入讲解节日的由来,并将自己家人在中国观看龙舟赛的照片放进PPT,三年级的学生们看到后很兴奋,不停发问。
本报讯(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王佳宁)“景区物价会直接影响游玩体验,龙潭大峡谷内外同价,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用心和诚意。”5月28日,湖北武汉的李宁带着全家在河南洛阳旅游,这里1元的冰棍、2元的矿泉水、2.5元的黄瓜等平价商品,让他对龙潭大峡谷景区赞不绝口。今年5月起,曾因运营公司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的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平价商品走红网络。“五一”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3万人次,创历史峰值。此后,景区每天仍有四五千人的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
兰州机场T1+T2面积8.9万平方米,去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人次,可以说不堪重负。乌鲁木齐机场T1+T2+T3面积18.48万平方米,需要承载超过2700万人次的吞吐量。
随后,企业又研发出黄鹤楼、滕王阁、阿房宫等系列经典建筑的积木玩具,形成自己的IP。从古典建筑到传统节日,从科幻电影到长征火箭,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高波:我理解您问的是思想观念的限度问题。现实中的天下秩序大概不会因为遇到宇宙论危机就垮掉,更可能因为打了败仗垮掉。歌德有句话很适合晚清:“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前进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歌德谈话录》)晚清是个衰亡时代,列文森说近代中国思想的根本主题是从天下到国家,这个判断是相当有洞察力的。现实中天下秩序的崩解,让当时人对理想天下的构想显得很主观。但这只是天下崩解后思想演变的一种可能,相反的一面是,现实中天下秩序崩解,又看不到任何重建的可能性,也就解脱了必须维持或回护它的负担,反而可以更自由地思考理想天下的问题。
高波:古代中国的“诸天下”观念在佛教传入前已有雏形,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通西域。从义理上来说,太极阴阳、体用等范畴,都有一和二、一和多的辩证关系,不排斥出现“诸天下”式的构想。另外,汉字没有单、复数之分,古人说天下,不必明确指单一天下还是“诸天下”。这往往被当作汉字不适合哲学的例证,但在单、复数间保持两可,也就为“诸天下”观念的存续与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另外一个因素是中、西间的共命运感。廖平、康有为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是淡化夷夏中西之别,甚至视近代西方为华夏典范复现。这种以本文明典范肯定近代世界的做法,实为完全顺应西方世界秩序(甚至殖民秩序),且用西学解“中体”,有“貌孔心夷”之嫌,但好处是不当自己是近代世界的“外人”,把西方种种科学进展,视为“我们”而非“他们”的进展,并直接拿来构想中、西共同的未来。他们对西方宇宙论与天学的兴奋感,可以说就是这种“中西同体”意识以及共命运感的表现。虽然这种“中西同体”可能意味着中国文明特性的消融,甚至政治主体性的丧失,但至少在道理上可以理解——这是把公羊学“远近小大若一”的观念彻底反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