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我们智慧能源校园为例,我们布置了近2万个数据测点,实现了1Hz高频数据采集,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构建暖通系统控制策略实现了无感智慧温控;运用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分布式光伏发电,学会据此去优化配置储能和调控负荷。
据介绍,该基地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联合打造,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科技”为主题,集技术转化、创业孵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形成以“产学研创一体化”为特色的新型创新创业综合体。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灾区调拨折叠床、棉衣被、应急照明灯等1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当地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救灾救助工作。
黄震:我们是全国第一个以智慧能源命名的学院,也成功获批了国内第一个“智慧能源工程”本科专业,智慧能源就是将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在一起,AI正为智慧能源提供日益强大的工具。当前学院推出了“AI+能源”微专业,正全力推进交大“AI+能源”的学科专业建设。
我们打造了“2+1+1”智慧能源校园,即智慧能源数智化平台、虚拟电厂平台两大平台和直流微电网系统与新能源广场,这里是用师生第一手最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落地,同时将光伏发电、虚拟电厂、电化学储能、绿电制氢制燃料、碳捕集等能源前沿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 构建了沉浸式学习与研究环境。我们鼓励师生组成跨学科团队,用系统思维解决未来能源的真问题,学校也成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试验场和实践育人的练兵场。
拥有近四十年大学育人经历,黄震也一直在观察当今时代学生的变化、教育的变化。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他认为目前谈AI赋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回答,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该怎么学,老师应该怎么教,学校应该怎么办?”黄震在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广东领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家勇认为,中国品牌出海是必然趋势,必须从低附加值代工转向中高端品牌输出,其中AI是核心驱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