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克服了机器人因手臂过重导致重心不稳的难题,这对动态平衡和控制精度的要求很高。”重庆精金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丹介绍,展会上带来的人形机器人是今年新品,具备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智能避障等技术亮点,可应用于展厅讲解、前台接待等领域,推出不到半年时间已销售上百台。
13岁的陈羿璇带着“声控单杠”创意亮相。单杠的基座上有一个轨道,透过声音控制,可以使活动臂沿着轨道上下移动,依据使用者身高适当调整。陈羿璇说,生活实践是滋养创意的丰厚土壤。发明产品在操作简单、广泛适用人群的同时,还可以更有趣味性。
巴黎9月7日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3日至4日访问黎巴嫩,推动当地文化振兴,并对教科文组织牵头实施的重大工程进行评估。
9月7日,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主办方特邀书法家陈正义在《爨宝子碑》旁挥毫写下大会主题“致胜利 话复兴 谋大同”。他的爨体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结体茂密,沉毅雄拔。
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探访当地海联小学、海联卫生院,了解云南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云南海联会”)成立30年来,如何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深耕公益事业,为边疆发展注入持久暖力。
诞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石库门里弄,兼容江南传统民居院落格局与欧洲联排式住宅毗连形式,最盛时期曾“独步”上海房地产市场,形成鳞次栉比、纵横成片的街坊。近代七成上海市民居住于此,在灶披间生火做饭、在天井里晒被乘凉,彼此之间常来常往,沉浸于弄堂里温馨的大家庭氛围。
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活动是首都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也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每年庆祝教师节活动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以来,数千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和众多家庭竞相参与,生动展示了新时代首都教师良好精神风貌和育人素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这些笔画似楷似隶、结构奇拙雄强的汉字,实则是中原汉文化与西南民族文化融合的活化石。它们,来自一百多年前,在云南曲靖发现的两块奇碑——《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这两块距今1600多年前的石碑,不但照亮了东晋至唐天宝七年,爨氏400余年统治的以现今云南滇中为中心的广袤疆土上的“南中爨文化”,以及与中原王朝保持的臣属关系。更以书法为载体,将汉文化的典章制度与西南夷的野性审美熔铸成独一无二的中华书法艺术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