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时,高嘉骏萌生了到大陆学中医的想法。他的母亲建议:“福建地缘近,语言、饮食习惯、习俗都相近,不妨试试福建的学校。”1996年年底,从未踏足大陆的高嘉骏跨越海峡,进入福建中医学院(2010年,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预备班学习中医理论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1997年9月,他正式入学,就读该校中医学专业。
71曾因拍照一事与丈夫产生过矛盾。但当她将“出片”的需求转向付费陪拍服务后,问题却意外解决——丈夫对此“如释重负”,直言妻子找人约拍让他“卸下了重担”。
自 2016年起,河南便建立起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每4年在该省高校、龙头企业、优质职业院校中公开遴选认定基地,并依据年度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调整优化。基地培训采用 “理论 + 实操” 双线并行模式,其中理论教学 15 天、实践教学 30 天,总课时不少于 360 学时,确保教师 “学懂弄通、练精练熟”。
此外,企业正在投资打造一种创新的食品产业园区模式,整合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实现食品原材料、物流、终端客户服务等整个链条的资源共享,目前七个园区已经投入使用,未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扎下根”的基层调研才是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生动实践。“扎下根”,本意是指植物将根系深深植入土壤之中,稳固根基,以此汲取养分和水分茁壮成长。“扎下根”搞调研,强调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的“樵夫”廖俊波,带头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解决了不少当地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把石圳村从“垃圾村”变成了“明星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草鞋书记杨善洲,走遍村庄、踏遍山梁,撸起袖子和群众一起干,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用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深入基层“扎下根”搞调研的内涵和真谛:带着真心真情融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直面问题,找准症结,以务实举措破解难题。
李牧芸说,在新西兰的历史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所占篇幅并不多,关于中国战场上那些漫长的抵抗、惨烈的牺牲和东方主战场的重大意义,也很少被提及。对李牧芸来说,父母的讲述、中文学校的教育,以及来自中文世界的书籍与影视作品补充了她的世界观,让她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重大牺牲与抗争精神。“这些材料与经历为我补全了那段历史记忆中缺失的部分——不仅是战争的惨烈,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挺直脊梁、顽强抵抗外侮的精神气节。‘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不只是一句口号,也是承载着血与火、尊严与坚守的壮烈历史。我是华人后裔,中国是我的根脉所在,我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自豪。”她说。
随着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机制的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持续深化,更多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必将加速涌现,高等教育的支撑力、贡献力将进一步彰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