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是枯燥的。木偶看似轻巧,却有四五斤重,牵引线又细而多,手上稍有抖动,台上的动作就显得僵硬。谢帮银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手臂酸麻。操纵木偶时需要眼到、手到、心到,他便在镜子前反复琢磨,甚至把木偶的影子投到墙上,揣摩怎样更像一个“活人”。
近日,在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主办的“表里山河 多元一体——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走进山西’交流参访活动”中,一头白发的台湾高校退休教师霍晋明在参访团一行人中格外显眼。实地考察时,他全程举着自拍杆记录人文风情;讲座交流时,他早早选好“最佳机位”拍摄讲座内容。这部国产品牌手机,是他在福建厦门“登陆”后专门为此次行程而购置。
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拓展期。从国内发展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转型势头,呈现三大趋势性特征: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至6.91%,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11位。二是供需结构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远超6.4%的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贡献率达23.3%。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24年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2035年有望突破7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一时期的核心课题在于巩固既有转型成果,着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科学把握这一历史方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彰显了中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智慧与担当,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16日河南省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中西部局部中雨或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十五五”时期,充分发挥并持续巩固扩大我国在制度、市场、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显著体系优势,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坚实支撑。要保持定力、用好优势,不断激发潜力、化优势为胜势。
此次试点聚焦住院患者照护需求,首批确定18家三级医院参与,覆盖武汉、宜昌、十堰、襄阳等城市,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等医疗机构,重点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生活照护服务,着力减轻家属陪护压力。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十五五”时期作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胜期,其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与体系优势的巩固扩大,对于把握战略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