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薪试岗”的背后,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称,在一些用工量较大的行业,部分企业以这种方式来获取免费劳动力,而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劳动者议价能力较弱,往往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
凭借熟客口口相传,餐吧生意蒸蒸日上。高峰时段,还未开门便有食客排队,最多时达30余人。“我的食客多是年轻人,一些人对台湾感兴趣,会跟我聊聊台湾美食、音乐、电视剧等。”黄晾炜说,一来二去,他与不少食客成为好友。
2013年,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对新疆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定位则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
8月25日电 据仙游县人民政府网站消息,仙游县联合调查组8月25日发布情况通报称,8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报道该县个别商家伪造检测证书,以血檀手串冒充小叶紫檀手串。当晚,仙游县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工艺美术中心等部门对报道中涉及的商家进行调查。
香港西边上环的坚尼地道,茅盾租用的是两层小洋房,花园显得有点萧瑟,平时这里是文化人经常聚集的好地方。邹韬奋曾经多次从九龙坐船来这里,与他商量如何办报,旨在扩大宣传抗日救亡思想。邹韬奋建议茅盾在《大众生活》写连载小说,揭露当局的腐败和人民的诉求。此后,被称为“抗战第一篇长篇小说”的《腐蚀》就在这里完成了。
自去年10月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喀山成功会晤以来,中印各层级互动频繁。8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王毅应邀访问印度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