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运动风潮也在城市里渐渐兴起。24小时健身房里灯火通明,跑步机上有人挥汗如雨,器械区锻炼者络绎不绝。吉林市健身教练张伟忙着指导学员,“晚上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店的客流高峰持续到23点以后。”
这座由地下商业区改造而成的运动空间,现已成为城市夜生活的新地标。从朱雀山到拉法山,从24小时健身房到城市运动中心,夜幕下的运动场正改变着吉林人的生活方式,也将有力推动夜间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完)
新兴产业加速“领跑”。工信部聚焦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时,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未来产业加力“生根”。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累计部署了“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今天,5000余张照片、上万件实物……仍在无声述说着西南联大在烽烟中的坚守。西南联大博物馆讲解员王馨告诉记者,他们给小朋友讲“停课赏雨”时,常常引导他们对比自己的教室;给青少年会讲邓稼先的故事,激发他们的科学报国热情……
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正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和吸引力。株洲目前已成功吸引1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迁址落户,市场活力持续迸发,经济韧性不断增强,这一机制通过创新破产重整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条以破产重整助招商引资的新路径。(完)
2024年,翠湖博物馆群600余万人次的参观人群中,青年占了大多数。文川霞说,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群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历史故事,让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异彩。(完)
强劲势头背后,是驰而不息的坚定步伐。高平市委、市政府将文旅康养产业纳入“1+4”支柱产业体系,锚定文旅康养产业百亿产值目标,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15年,宁波港与舟山港正式一体化整合,打破两港此前因腹地重叠、功能相似陷入的同质化竞争。通过科学规划,两港形成错落有致的分工体系,在“同频共振、各司其职”中释放出“1+1>2”的能量,2017年便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