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两国政策的支持。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元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2012—2013年,中俄就互办了旅游年。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外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外国游客在华办理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获得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显著提升。两国航空公司还通过加密部分航线、提升航班频次以满足两国旅客出行需求。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签证政策、入境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一系列利好,令双向人员往来通道更加顺畅。
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从杨靖宇将军“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铮铮誓言,到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信仰,从左权将军“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壮烈事迹,到狼牙山五壮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抉择……这些抗战故事既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就要讲好抗战英烈故事,通过组织青少年观看优秀抗战题材影视剧、阅读优秀抗战图书、参观抗战纪念馆等方式,让青少年深刻感受抗战英烈们的崇高精神和家国情怀,在缅怀英烈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不管什么时候来中国,让嘉兰惠最为动容的是,所到之处,她总会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有关飞虎队的记忆和纪念,中国人从未忘却。
更让周先生没想到的是,后来他还收到了雨果父亲的电子邮件,“他说已经为儿子举办了葬礼,还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并附上了葬礼和雨果生前的照片。我也回信安慰了他,让他未来一定要坚强、勇敢,并邀请他来西安找我。”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
云南省杂技团演员赵港权在大型杂技舞台剧《聂耳》中饰演聂耳,他表示,希望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从聂耳的人生中获得勇气与方向。
扬子晚报讯(记者 郭一鹏)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圆满结束,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但其中有一些和平鸽寻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北京的市民暖心救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寻主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