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水果种植技术、面积提升以及物流冷链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市民对夏天购买水果的需求,既离不开“新鲜美味”的核心,也越来越看重“实惠、多样、安全”。这种需求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反观乌鲁木齐,偏居西北一隅的位置,为向西开放提供了便利。李瀚明指出,与乌鲁木齐类似的其实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两座城市都位于亚欧航路的中间点。利用空客A321XLR这样的远程窄体机,阿拉木图成功开航伦敦。在国内,乌鲁木齐是唯一一个用窄体机能直飞欧洲的航空枢纽。
目前,这两种票务产品仅支持部分高铁、城际线路使用。乘车时,无需提前订座,可直接刷身份证进站,系统会自动核销次数或天数。计次票未使用可全额退款,已使用部分按原价扣除。定期票一经启用不予退票。暑运客流高峰期,可能会出现余票不足的情况,建议旅客提前预约席位。
从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依赖增量基础建设,带动了以扩大规模为默认选项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发展出与此相匹配的房地产等支柱产业。虽然这一模式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当下已显得不合时宜。城市发展必须在思路上彻底摒弃对大拆大建和规模导向的路径依赖,转而关注人民的生活体验,通过城市更新和高效治理等存量优化方式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完善生活功能。这一存量优化方向在中国经济更加强调内需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这样的动力机制既可以通过对现有空间的关注和提质实现城市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又能通过对空间的优化和更新撬动内需链,激活对相关产业的支持作用,从而同时达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内需提振的双重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地方政府可积极探索如何在空间更新的项目中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协同推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基础设施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城中村和城市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过程中,从外观到管网,从形象到安全,我们应该结合市场参与,探索出一套城市开发的新模式。
当贫穷成为当地群众新的“敌人”,团结一心的力量再次迸发。为解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不足等问题,陈恩炎所在的仙鹅寺村,经多方支持、村民自筹,建起500多亩的现代化果园。放眼华容,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芥菜种植、鱼虾养殖等产业加快发展,皱皮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打出口碑。产业振兴如火如荼,如今华容的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产值突破430亿元,带动超20万人就业。
项目投资建设方——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兴向记者介绍了园区内的楼宇节能改造。他将园区实现低碳乃至零碳的思路总结为替碳、降碳、固碳、易碳四个路径,以上正是降碳环节的重要体现。
生态保护惠及民生。“2021至2024年,我们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36.8亿元,226.22万名农牧民享受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累计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1.47亿元,10.3万名群众专兼职从事公益林管护工作;全区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余个。”王君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