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爆款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在该短片上线的两年后,原班主创团队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今年8月2日上映,首日票房达7000万元,此后更是一路攀升成为暑期档的“黑马”。
二是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制定指标体系和国家清单。联合出台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推动跨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选择50个水体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试点。2021—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2017—2020年增加36种,这是很不容易的。
2024年度高等级获奖项目中,有近半数成果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相关,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相关5项,生物医药领域相关17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9项,总占比49.2%。此外,新材料领域相关19项,航空航天领域相关3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是培育市场主体的沃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市场主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外,今年前7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和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CEP研究院院长杨睿主持开幕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大市场,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的大市场。他呼吁中国-东盟积极推动建设以海洋旅游为先导并涵括海洋渔业、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的共同市场。
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市场准入是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也是民营企业获得公平发展机会的第一道门槛。只有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坚决打破隐性壁垒,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才能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只有扎实推进公平审查制度,常态化开展检查监察,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法治环境,持续保障好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权益,民营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市的咸海滨湖区盐碱地上,棉田绵延成片,枝头的棉花长势喜人。这里是由中国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打造的“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