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联合石化的生产车间,使用过的塑料包装膜在这里经二次加工,变成为高质量的环保薄膜。这些产品通过了国家食品级认证,突破再生膜食品级认证的壁垒。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两个“下降”体现出水资源税改革顶层设计科学精准。一个是重点调控领域取用水量下降。水资源税设置地下水税额标准高于地表水,同时对耗水量大且浪费现象严重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特种取用水设置更高税额标准,倒逼节约用水。数据显示,首季征期新试点地区地下水、特种行业取用水量分别较去年季均下降15.4%和41.5%。另一个是城镇公共供水企业税负合理下降。为减轻城镇公共供水企业负担,改革在取水环节考虑其合理损耗因素,允许在计算取水量时予以扣除;在售水环节将其缴纳的水资源税在终端综合水价中单列,并在增值税计税依据中扣除。据统计,首季征期新试点地区城镇公共供水企业税负较去年季均下降8.7%。
改革成效加速显现,离不开各方协同配合。各地税务部门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工作配合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在电子税务局中实现取水许可证、取水量等相关信息的预填和税款的自动计算,极大减少企业手动输入工作量,有效提升办税便利度。部门间密切配合,充分借助数智化手段,让纳税人少跑腿好办事,推动水资源税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6月26日,韩国总统李在明首次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表示,韩国经济正处于“绝望”境地,并在整场演说的大部分时间里聚焦于经济形势的严峻现状。
2025年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内大旺糖果摊货柜上摆放有待售的散装花生和瓜子。经调查核实,该糖果摊原经营范围为预包装糖果和饼干销售,为拓展业务,当事人于2025年2月中旬购入散装花生和瓜子进行销售,但未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执法人员当场指出其违法行为后,当事人立即停止散装食品销售,并主动提出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该糖果摊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散装食品(花生、瓜子)经营活动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鉴于当事人属初次违法,违法行为轻微,且能及时主动停止违法行为,未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等危害后果,符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一)的通知》中“首违不罚”的适用条件。2025年3月5日,柳江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案后积极指导当事人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引导其依法合规经营。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澎湃新闻:在气候危机加剧和政治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您认为国际社会在减排、融资或技术方面亟须弥合哪些差距?未来的制度框架应如何设计,以防倒退并确保持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