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条狭窄的参观通道,宽约1米,而参观的师生加工作人员,有58人。通道一边是栏杆,另一边便是铺设格栅板的平台,格栅板下是矿浆滚动的浮选槽。
开幕式上,由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省内各州市优秀文艺团队等精心打造的文艺展演精彩亮相。演出分为《源流之和》《共生之美》《和和美美》三个篇章,用艺术语言娓娓讲述云南故事。歌曲《吉日颂》《喊月亮》悠扬婉转,舞蹈《阳光依古》《小河淌水》《吉祥如意》灵动多姿,服饰秀《彩云之南》绚丽夺目……十余个精品节目次第登场,展现出各民族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
据了解,即日起至11月18日,第六届北京青年影展开始面向全国征集影片,影展将以“推新+展映”的专业机制,推动更多优秀的青年电影人才被行业看见。(完)
世界遗产的生命力更在体验中延伸。薛俭说,古建馆每年通过举办春播、秋收等活动,邀请公众走进“一亩三分地”体验稼穑之艰难、劳作之辛苦。同时结合史料讲解农作物驯化史,借展览呈现明清祭祀礼仪与帝王亲耕传统,真正实现“到先农坛里识五谷,来一亩三分阅古今”。除了农耕体验活动外,古建馆还开发了系列研学活动,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未来,古建馆将深挖“一亩三分地”内涵,推出“能吃又好玩”的农耕文创,让博物馆文化走进生活、走上餐桌。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活动现场,还有不少“洋面孔”。来自德国的游客马丁·施密特正在云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偶遇此次活动,倍感惊喜。他告诉记者,来云南之前曾在网络上看过不少当地民歌、舞蹈视频,但现场观看带来的感染力远超预期。他对服饰秀《彩云之南》印象尤为深刻,“各民族传统服饰虽然颜色、风格各不相同,但同台演出时却很协调,呈现出一种多元融合的美感。”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除了会飞的相机,AR眼镜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可以来看这款AR眼镜,近视的朋友可以在这里调节度数……”在一家AR眼镜旗舰店,游客们正在体验AR眼镜。游客李先生说:“它可以打开办公软件办公,同时看电视、聊微信,进行多屏操作,又方便又轻巧。我之前已经把这个眼镜加入到电商平台的购物车里了,到实体店里来体验后会考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