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程重构,凸显“技术学科”的独特逻辑。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亟须突破传统学科框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四维目标定位,以“技术知识”为核心,打破“本科压缩饼干式”“专科延长线式”或“本专科混合式”模式,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课程—学科课程群—综合项目”递进模块化课程结构逻辑体系。采用项目式、个性化、分层式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强化技术知识的应用场景与结构化。超越碎片化技能训练,系统梳理特定技术领域核心原理、工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流程等知识要素,形成支撑复杂技术问题解决的知识图谱。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构,增强逻辑关联,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摒弃“先理论后实践”的惯性和线性思维,创设具有鲜明产业特征的融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技术难题中自然习得必需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紧跟技术前沿动态化升级课程体系,将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标准变更、前沿趋势动态融入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内容快速更新迭代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与技术更新同频共振,确保毕业生技术能力的前沿性与适用性。这种基于“技术学科”逻辑的课程体系,是职教本科高层次、不可替代性的根本保证。
同时也要看到,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各自的优劣。以《东极岛》为例,类型叙事存在着简化历史的弊端,为了符合类型片的框架,作品加入了一些情节冲突,以丰富人物塑造,凸显主角的英雄主义,也省略了一些事件后续,抹去了历史的复杂毛边,有失历史题材的厚重质感。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人工智能概念,近七十载间,AI历经了从理论萌芽到多模态大模型广泛应用的发展。从早期基于规则的符号主义,到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连接主义,再到如今借助大数据训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其技术迭代呈指数级加速、爆发式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图景、知识供给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进而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教育已经进入改变底层逻辑、重塑自身生态的智能时代。《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美元,其中教育领域AI应用市场占比达8.7%,彰显出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
加速数智化建设,筑牢思政工作根基。高校应加大对思政工作数智化平台的投入,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化水平;整合学校各部门思政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为思政工作精准开展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海口骑楼老街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闯南洋的海南人回到故乡,在德胜沙路、中山路等街区建起融合中西与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群。
“从过去1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到现在近6000平方米的新空间,天津市西青区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天津法莫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魏顺新感慨。在天开西青园,全链条的产业服务正在加速成果转化,其中“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转化平台”的建设为法莫西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从研发到中试的关键支持,而法莫西的快速成长正是天津西青科创生态的缩影。经筛选,63个潜力巨大的科技型“金种子”项目即将在天开西青园破土而出,政府发布的“真金白银”专项政策,也力促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宜昌8月19日电 经过六天的角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项目资格赛18日晚在宜昌结束了团体资格赛的争夺,成年男女团体各12支队伍、青年男女团体各8支队伍成功晋级到11月份的十五运决赛阶段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