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是中欧关系行稳致远的目标引领。1975年的世界,意识形态铁幕森严,冷战阴云笼罩全球。中欧选择握手,展现了超越阵营对立的战略远见。中欧关系从来不是零和博弈的棋盘,而是共同发展的舞台。从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到携手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合作、共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中欧数十年的合作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峰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出多条帖文。她表示,这次峰会是推进和重新平衡欧中关系的机会,她相信能够实现互利合作,为未来50年的双边关系定调。欧洲和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欧中关系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必须对双方都有利,并共同塑造未来。冯德莱恩还指出,欧中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可以为全球树立标准。双方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取得成功。
据了解,杭州首次评选出的十大“科技新特产”包括:多功能智能睡眠仪、健身泵、AI情感陪伴机器人、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等,其中飞行相机、AR眼镜等五件产品都来自余杭区的科技企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发展数字丝路具有重要意义。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新技术新发展进行讨论。
2005年,夏瑞馥来到中国,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求学经历让她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此次她专程前往湄洲妈祖祖庙、天妃故里遗址公园等地,希望深入了解妈祖文化的起源、传承与习俗。
“大个子”的形象比喻,讲的是中欧在世界版图上的特殊影响力,着眼的是中欧关系的全球责任。回顾新时代以来中欧交往的历程,从在比利时欧洲学院演讲时“给大家谈谈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倡导中欧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到同欧盟、法国、德国等欧洲领导人一次次深入沟通,习近平主席对中欧关系的重视一以贯之,倡导双方以历史眼光和责任意识看待彼此关系的理念一以贯之。
记者在服务站的自助机上看到,民众关心的各种问题,比如医疗卫生、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教育、证件办理、生育收养等都能一站式办理,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两国处于冲突中,直接沟通的渠道无法形成谈判。接下来,主要还是看具有东盟特色的穿梭外交、安静外交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大国和联合国层面的行动。”鲍志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