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刻长安建筑构件的同时,或许就是因为相距二千三百里,古州城的工匠也悄悄做了些“发挥”。长安城的莲花纹瓦当上,莲花瓣只微微高出底面,类似浅浮雕;而古州城的花瓣则高高耸立,近乎圆雕一般;在莲花瓣周边的连珠纹,长安的只有一圈,古州城的则有两圈。
这里与长安相仿的不仅仅有生活用品,还有建筑构件——清掍瓦是中国古代高规格建筑材料之一。何岁利介绍,制作这种瓦,要求很严格。先要用瓦石、水湿布等将坯面磨光,在烧造时要用烧草、蒿草、松柏等焖烧的“渗炭”工艺。记者看到,展柜里的清掍瓦瓦面呈黑色或深灰色,从某个角度甚至可以观察出光泽。何岁利说,以前青掍瓦主要出土于宫城和高等级墓葬。古州城作为汉唐时期地方城址,发现唐代青掍瓦,体现了都城与地方之间的密切联系。
采访尾声,邱麒璋还带领记者前往距离纪念公园不远的“邱姓河南堂忠实第”。这座古厝承载着邱氏家族的历史记忆,屋内陈设保留浓厚客家风格,展板与文字记录着家族渡海来台、辛勤耕耘的历程,也讲述着邱凤扬等先辈抗日的英勇事迹。
唐志强表示,在一个“回归年”中,从立春到大寒,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其中从立春起排序处于单数位的叫做“节气”,偶数位的叫“中气”,雨水、冬至等就是“中气”。
可能您会关心,雪豹“凌小蛰”已经被人类照顾了这么久,未来是否重返自然。专家告诉我们说凌小蛰的神经受损很难完全治愈,又因为它受伤时年龄太小,完全没有学会野外生存技能,即便恢复后也不满足放归自然的条件。
少儿戏曲身段体验区里,10名女生与10名男生分别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基础身段动作,举手投足间感受戏曲程式的韵味。“戏精大挑战——测测你的戏曲DNA”闯关活动上,30道涵盖戏曲基础常识、关公戏专项知识与趣味冷知识的题目,让观众在答题互动中加深对戏曲的认知,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
到今天,“凌小蛰”获救已经有四个多月的时间,除了治疗,救护人员还给它特制了科学营养的食谱。一周的饮食方案每天吃的不一样,除了有不同部位的羊肉,还有新鲜的兔肉,鸽子肉。在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后,救护人员开始了对“凌小蛰”的后续康复训练,打造了它的专属康复隔离场,现在又将它转运到了活动面积更大、通风性更好的康复场地。在这里,“凌小蛰”将会进一步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克孜勒苏”意为“红水”,源于境内的克孜勒苏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克州,形成天山与昆仑两大山系的自然分界线。这条河谷是丝绸之路中段线,历史上来往的商旅,就跋涉于两大山系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催生了这部涉及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