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辉表示,“十四五”期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职业也随之形成和发展。这五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可以说,新职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向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刘景景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农业重复性工作的自动化。传统农药喷洒、收割、播种等依赖人力的任务,可通过AI、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完成。二是基于物联网数据实现降本增效。通过传感器采集气候、土壤、病虫害等数据,人工智能可辅助农民精准决策,优化施肥、灌溉和作物管理。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广比工业领域更难。分析原因,一是农业是非标准化环境,对象是生命体,相关研发需要农学、光学、传感、机械、算法等领域专家协同。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一般低于二三产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计算投入产出账,他们的要求是“技术不一定要多高大上,但成本要尽量低”。三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有的产品说起来丰满、用起来骨感,实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制约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6.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提高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效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开展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双师课堂”试点,开展人机协同学习、项目化探究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等应用。
为保障9月24日的医疗运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于23日晚提前返回岗位,坚守一线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线”,各院区急诊24小时开放,住院、手术、检查检验等核心医疗工作有序运转。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范围和三维声等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关键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66项行业标准,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和产业能力快速提升。
昨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西北海登陆,广西多地出现狂风暴雨,对各地电网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广西供电部门迅速组织抢修力量,全力开展灾后复电工作。今天(9月26日),记者从广西电力部门了解到,截至9月25日23时30分,受台风影响的用户已全部恢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