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评价改革,形成鲜明的类型化导向。建立符合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征的评价体系,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指挥棒。应破除传统学术化单一评价,发挥数智化优势,采用“内外联动”“多点控制”“线上线下”“动静结合”的评价管理模式,建立能力本位、多方参与的增值与过程性评价体系。制定学生评价多维化标准,摒弃“学术知识中心”标准,破除“唯分数”论,构建包含复杂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工艺优化能力、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职业发展力、现场学习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评价标准。强调成果产出导向,把技术方案、原型产品、工艺改进报告等作为重要的产出成果,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技术创新素养。注重教师职业化评价,降低传统学术论文的评价权重,重点评价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技术创新的实绩以及行业影响力。设立“产业教授”“应用研究员”等特色岗位晋升通道。评估学校办学成效,应聚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贡献度(如技术服务收入、技术转化成果、毕业生多样化成长路径及产业适配度)、产教融合深度、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及社会影响力等核心指标。总体来看,评价体系的转向是巩固类型定位、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支撑。
古时,鱼川先人就秉持着“拓市场,树品牌”的营商理念:旱路驮队载纸出山,接着水路商船北渡运河,运往各地;在江苏苏州、浙江富阳等著名商埠销售,“继承号”等连锁商铺招牌一挂,生意越来越“旺”。
6月起,深圳调整离境退税商店审批方式,由商务部门收集资料、逐批转交税务部门审批,调整为直接由税务部门接收资料并开展审核,大幅精简办理时间。
两年多来,南开大学组建了百余个师生课题组,依托工作站开展各类课题研究110余项,师生实践200余次,16项师生技术或服务在8个省份的13个工作站落地转化,创造产值2201.6万元,通过技术革新、按需服务等方式累计服务工作站4000余人次,一批调研报告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发挥了重要的咨政作用。
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要求读者能够全心沉浸在纸张油墨的图书之中或许是一种奢侈的期待,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下书已经不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它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态度的装饰物,读者的独立思索和敏锐的见地未必能有,但从碎片的章句之中获得精神力量和情感共鸣的情况确实不少,在某种程度上,文创产品热销又何尝不是让图书销售艰难的出版商喘口气呢。如何看待“偏题”的书展?或许今年上海书展新闻通气会的一段问答可以给出回应:“如果上海书展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逛展乐趣和情绪价值,我们乐见其成。”
总导演孔德辛介绍,这部剧从选题、编剧到编舞、排练等都历经了诸多困难,但最终收获了感动和欣慰。为让观众更直观地领会《昆仑问道》的核心内涵,此次复排后的重新上演,对部分舞段做了精简和调整,力求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去年在上海书展上热度很高的七海制造局今年的讨论度依旧很高,这是一个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文创品牌,今年主推“永夏花园”书展限定礼盒,译文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礼盒是线下书展限定,因此关注度很高,该礼盒主要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同时七海文创也与图书销售有绑定活动,在书展期间购买任意两本译文图书可以获赠七海文创“弗吉尼亚的邱园”卡片。七海制造局负责人简恒将品牌的业务类型定义为“出版社的非书业务”,不将文创商品作为图书上市辅助营销宣传物料的一部分来进行规划设计,“文创应该是一扇连接物品与内容的门,在我们的理解里,一件文创产品的物品属性至少和文化价值同等重要。不管你提取出的视觉和意象是怎样的,它的载体都是一个物品。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物品本身所具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要远比它被赋予的文化属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