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需要顺势而为,更需要有力保障。从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到维护劳动经济权益、搭建建功立业平台;从开办首期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到推动研究课题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关键技术……拓渠道、强保障,让大国工匠能心无旁骛地精钻细研,科技成果就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制造工艺。当政策护航、产业需求、人才成长同频共振,“工匠红利”就会加速溢出。
江苏省国资委一级巡视员关永健称,江苏省国资国企积极履责、主动作为,自觉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战略、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在“环阿尔泰次区域合作”机制下,阿勒泰连续多年举办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邀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等周边国家毗邻省区代表团参加。今年1月的运动会特设古老毛皮滑雪项目,旨在宣传推广这里的古老毛皮滑雪,让更多人感受“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特色。
在乌鲁木齐,今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项目楼正式投用,新疆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启用。新疆医生和北京专家并肩作战,以往许多“只能去北京做”的高难度手术,在这里也能完成了。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释放。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因素推动下,双方农产品贸易有望迈向更高水平,为区域经济繁荣和全球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续写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旌)
西南油气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表示,随着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川中古隆起日产气量将达到5700万方以上,基本建成年产200亿方特大型气田。(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思政教育也应当是一个激发情感、提升认知、确立价值、指导实践的过程。形成“所需—所教—所懂—所用”的精准闭环,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向。要善于捕捉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准了解学生“所需”,让课程“所教”有明确方向,让青年学生认同信服。注重效果评估,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让课堂“所教”变成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所懂”。让理论学习从问题中来,回到现实中去,引导青年学生将“所懂”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所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办好“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走出校门感知社情民意、亲身解决问题,推动思政教育从“书本说理”向“大地叙事”转变,增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学习和传播理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播与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联系。回看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年轻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也是年轻人。把青年组织起来,在青年中传播理论,让青年影响青年,一直以来是党的理论宣传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浙江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开展90后、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广大青年成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优秀讲师”。青年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创独特的“青言青语”,切热点、抖包袱、爆金句,让党的创新理论紧贴青年传播,大大提高了宣讲的到达率、传播力。推广“文艺式”宣讲、“情境式”宣讲、“快闪式”宣讲、“直播式”宣讲、“集市”宣讲等模式,线上线下形成了“青年讲给青年听”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