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6岁的聂耳怀揣报国理想,瞒着家人赴湘参军。1930年,未能戎装卫国的他转而投身音乐事业,远赴上海学习,自此踏上用音符唤醒民心的道路。
面对这些挑战,学习者们摸索出了适应自己的方法。萨布丽娜通过创造语言环境,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把手机系统换成中文模式等方式提升中文水平,“一定要把学到的词汇找机会用上,可以找中国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自己跟自己对话。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博主,针对某个话题说一段文字,争取把学习到的中文词汇都用上,这样就会记忆深刻。”萨布丽娜说。
在吉林口岸城市珲春,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游客伊万在这里自在购物、休闲,还有一些俄罗斯游客则为体验中医理疗而来。每天清晨,黑龙江黑河的早市上,中国摊主们熟练地用俄语吆喝,摊位前俄罗斯顾客挑选着新鲜果蔬,不远处的超市里,中国游客的购物车里堆满了巧克力、伏特加、紫皮糖等俄罗斯商品。这一幕已然成为这座中俄边境小城的独特风景。我们将视线投向更远处会发现,在伊尔库茨克的传统木屋里,中国游客与俄罗斯家庭共进晚餐;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里,俄罗斯游客在学习书法……这些充满“温度”的互动,正一点点夯实中俄两国交往的民间根基:通过亲身体验,俄罗斯游客认识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游客也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活力。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历经14年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馆内三楼的《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吸引台青们驻足。这幅由百余位书画名家绘制的1080米长卷,生动呈现了3000多名中医人物与760多个故事场景,让台青们直观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恢宏。
周先生说,快40岁的他,因为这件事又成长了一次。“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通,国籍不一样,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也有个10岁的儿子,我太能理解老人见到儿子那一刻所迸发出的情感了。虽然很遗憾没能救人,但我还是觉得这个事情做得是对的。”
江西吉安永新县的21.78万亩中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当地抢抓农时,科学调度3100台(套)农机具,全力推进中稻收割工作。
下午4点,郑州北车站下行驼峰,3名青年突击队成员完成车辆的提钩解体。午夜12点,调度指挥中心的00后助理值班员轻点鼠标完成进路开放。在这个昼夜不息的“货车超市”中,各个岗位的年轻团员如同勤勉的“理货员”,有条不紊地完成货车的接收、拆解、重组、发送流程,将关乎民生大计的粮食、钢铁、煤炭等物资运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