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部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转而追求大众化、标准化的文旅商品。大量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而来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市场,甚至“特色小吃”也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这种千篇一律的商业业态和建筑风格,使得游客体验感下降,导致古镇吸引力减弱。
培育出“六小龙”的人间天堂杭州,连续5年人才净流入率超1.2%、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每年超35万人。记者采访调研途中,遇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学成归来在浙江就业安家的青年人,说起政府的安置和支持政策,落户、生活补贴、租房补助、低息贷款……一个共同的体会是“贴心”“安心”。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如何在规划中实现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我们可以借鉴浙江、江苏等地部分成功案例的经验:一方面,允许在非主要街道或院落内部开展适度经营活动,如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既保留了生活气息,又实现了旅游接待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沿街立面的改造行为,防止将住宅整体转变为商业用途,避免对原有建筑风貌造成破坏。
反观当下众多新建或改造的“仿古古镇”,大多由设计单位进行一次性整体规划,缺乏真实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细节差异。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建设方式,使得建筑群落显得单调刻板,缺乏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生命力。加之各地之间的相互模仿,进一步加剧了古镇景观同质化的趋势,使得游客无论走到何处,看到的古镇都似曾相识。
要解决这一问题,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也影响社会公平,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战略”,并强调“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一个“跳”字,生动描画了浙江转型之路。
第四,技术装备更加先进。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深中通道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竞相涌现。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自动化码头在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上稳居世界前列。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