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哈中合作,乌兰进一步指出,哈萨克斯坦借助上合组织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平台支持不断深化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首先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加强,中欧班列经哈萨克斯坦直通欧洲,成为亚欧大陆运输的主力通道,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更是堪称跨境物流与商贸合作的典范。在文旅合作方面,2023年中哈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哈政府着力打造“4小时航空圈”,新增至广州、成都等地的直飞航线,进一步缩短了两国跨境旅行时间。2025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全年策划实施超过50场文旅活动。通过互免签证、支付互联和旅游推广等具体举措,哈中合作已经从战略宏观延伸至微观行动,真正实现了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的双向融合。特别是2025年在阿斯塔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提出要弘扬“中国—中亚精神”,锚定命运共同体目标,并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仅提升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整体战略层次,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近平的亲切问候鼓舞士气。“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受阅官兵斗志昂扬,响亮的回答声震长空。当习近平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强军口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用最响亮的声音发出最豪迈的誓言。
乌兰特别提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哈中合作已然超越项目层面,走向制度、规则与生态的深度耦合,“可以说,哈中合作不仅是上合组织框架下合作的典范,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优秀具体实践。”展望未来,哈中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跨境电商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他期待上合组织继续依托自身平台优势,推动规则协调、口岸现代化和数字经济合作,并将区域合作深入社会民生日常,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宫梦薇 黄蓉)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9月3日电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今天回望这段壮阔历史,海外华侨是不能被遗忘的特殊力量。
在菲律宾,由侨领李清泉倡导创办的《华侨商报》,在抗战期间积极宣传救亡、号召募捐、抵制日货,强化华侨的中华民族意识,体现华侨“以笔为枪”的救国精神,被誉为“菲华社会的喉舌”。
司徒美堂曾回忆说,当时募捐的名目有如下各种:额捐(每人每月额捐15美元)、飞机捐、散捐、餐馆的自由捐、公债票等。抗战期间,纽约每个华侨平均额捐了670美元到1000美元。
去年以来,中国对多个国家单方面免签。截至目前,中方已经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还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等国互免了签证。此前的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惠灵顿总督府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举行会谈。李强表示,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希望新方为中国公民赴新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