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广西南宁举行。期间,来自东盟国家的各界人士表示,对即将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充满期待。
“我们已在上海等中国东部城市开设20多家咖啡馆,主营滴漏咖啡和手冲咖啡,让消费者体验越南的咖啡文化,满足大家打卡放松的情绪价值需求。”越南中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工作人员黄伟强介绍,该公司还计划向中国内陆地区延伸开店,拓展客群。
在摩洛哥,中国医生的身影无处不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医生姜全明有过2次援摩经历,58岁的他回忆起当年和队友去撒哈拉沙漠途中遇到一家咖啡馆老板,对方一听说他们是中国医生,马上叫来自己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当场致谢。原来,这名老板在10多年前得了肝包囊虫病,生命垂危,是中国医生给他做的手术;老板母亲也在30多年前生产时,由中国医生为她做了剖宫产手术;老板的妻子生产,仍是中国医生接生。
在卢伟看来,用油画的质感拍摄人像,会让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性,也会让时间慢下来。“我拍人像,很希望拍得栩栩如生,好像这个人要浮现出来,这就是胶片的魅力。”正如卢伟在作品阐释中说的那样,他希望以古典美学的理念来演绎传统人物肖像。
——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具体包括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和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市场和修理店),服务“一老一小”,布局“一收一洗”(再生资源回收点和洗车店)等。
此后,上海医生的好口碑渐渐传播开来,吸引了周边不少居民前来求医问药,甚至还有摩洛哥家庭条件不错的年轻人慕名而来,当面求教医学技术。
从1975年至2025年,五十年来,一代代援摩医疗队员一次次将危重患者的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一次次为他们解除疾病的痛苦,也一次次感受到摩洛哥人民对他们的真挚情感。如今,接力棒仍在传递,从一场场手术到一次次义诊,再到一次次公共卫生培训,“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将持续传播到摩洛哥的每一处角落。
赖谱光把镜头对准花莲坪顶、台东滨海公园、基隆河堤、士林社子岛等地,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每幅作品旁都贴有一张二维码,是赖谱光为照片选配的专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