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02.0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937.4万人。
2025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已落下帷幕。8月18日,水利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总结前期防汛工作的成绩,也为后续防汛任务指明方向。尽管“七下八上”这一防汛关键期已经过去,但我国仍处于主汛期,极端突发事件仍有可能发生,防灾意识需常在,防汛之弦不能松。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英国政府当地时间13日以“打击普京的战争机器”为由宣布50项新制裁,对象包括5家中国实体。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当天回应说,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恶劣行径,反而罗织罪名制裁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充分暴露了英方的虚伪嘴脸。中方敦促英方立即纠正错误,撤销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央视网消息:根据网络平台数据,8月18日,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档期票房前五名中,国产电影占据四席。
“十四五”时期,体育改革开创发展新局面。国家体育总局充分挖掘现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城乡社区闲置空地已成为群众健身的重要阵地,同时研究制定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修订完善体育法和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设立体育仲裁中心,不断加强体育安全工作,遏制“饭圈文化”。
梁春荣是土生土长的阿尔乡人,十几岁时母亲曾因疾病发作疼痛难忍,而偏远乡村缺医少药,每次发病都需村民套马车送医。梁春荣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医生。1993年,梁春荣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中医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创办了村卫生室,成为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此外,夜游活动有效推动了馆内的错峰参观,让更多“上班族”能够灵活地安排观展时间,可以说是一种对博物馆运营时间与空间的延长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客流过多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