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我们这些前浪,我们的知识是怎么积累的?最早是一本书背下来,后来学历史,是日积月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我现在很注重“过程”这个词,老一辈可能用一辈子研究一部《红楼梦》或者一个鲁迅,通过漫长的积累形成整个知识体系。今天呢?好像老一辈建了一个数据库,他们去提取、去检索,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只关注检索结果。他们恨不得你直接告诉他们结论是什么,知识点在哪里。我不认同他们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心态。
最后回答你刚刚的问题,关于狐狸与刺猬,这是英国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他借用古希腊一个寓言:“狐狸有多知,刺猬有一知。”狐狸是发散性的思想家,什么都懂一点,但没有体系;刺猬只认自己那点知识,却建构了一套体系。在我看来,学院专业领域大部分都是刺猬。很多一流学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问极高,可如果问他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他可能会非常无知,连常识都不知道。这就是刺猬。狐狸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谈。从长期的公共空间来看,也许更需要狐狸型的学者,因为他有多知,更适应公共空间的知识系统,可能没那么专业,但比较大众。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给参保人提了醒。为牟取利益,参保人陶某云从2023年开始,滥用医保报销政策,自己本来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精神病等病史,却持医保卡多次到多家医疗机构多开、虚开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并将价值22万多元的药品低价出售给他人。
2025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行腹地的山西阳泉,驱车沿蜿蜒山路而上,走进狮脑山顶的百团大战纪念馆。
8月31日电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具体内容如下:
赵志敏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持续巩固和深化中俄关系,是双方促进各自发展振兴的必然选择。中俄在实现现代化方面仍有很多课题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这次研讨会为中俄学界全面深入探讨现代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对于促进双方互学互鉴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正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显示,中国纳米专利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时代领航者在天安门城楼上,高举右拳发出历史强音——“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