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欧盟中国商会在去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的评分连续五年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您觉得在欧中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商会为帮助企业应对这些挑战采取了哪些措施?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在中美经贸关系这一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一贯坚定,底线清晰。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任何试图通过单方面施压、威胁或讹诈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唯有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中国从未关上对话的大门,始终坚持通过对话与磋商化解分歧。美方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要正视单边关税措施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正视国际经贸规则、公平正义和各界理性声音,拿出谈的诚意和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
中欧都已将实现碳中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重点,绿色金融的对话协作有助于双方降低制度分歧,增强共识,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明确的指引,也为中欧经贸注入了更多长期稳定的合作内容。
对西北城市来说,机场的作用尤为重要。西北不沿海,也没有内河航运。依托铁路和机场打造枢纽,形成开放门户,无论对区域还是全国而言,都具有经济与战略的双重意义。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青海藏毯展览会在西宁举行。展会结束后,不少国外客商慕名来到当地实地考察,在一家工厂,记者就遇到了几位俄罗斯客商。
行业要凝聚协同发展共识,以行业自律与资源整合塑造良好产业生态。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与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摒弃“各自为战”的狭隘思维,迈向“协同共生”的互利共赢模式。一方面,搭建常态化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专利交叉许可、联合研发等协同创新活动,让创新要素在全行业实现高效流动与协同共享,避免重复性研发投入与技术封锁。另一方面,牵头制定行业技术升级路线图与自律公约,明确行业发展方向与竞争边界。针对新兴行业,可引导企业依据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合理规划产能扩张,避免盲目跟风与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传统行业,可引导企业将资源集中投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以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效能与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