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消费扩容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美元以上,超大规模市场体量稳步扩大,消费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过程。商品消费持续扩容提质,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巩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等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新引擎,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县域消费品质提升协同发力,众多品牌将借势发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开封中秋节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临安中秋节云,“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安全地把中国人送进太空”,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心愿;“山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是“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心愿;“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是百岁抗战老兵崔恭最大的心愿……今天的中国,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浓缩在一个个“如愿”里。
业界人士指出,浙江特色月饼的成功,源于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现代化表达。这些产品既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也通过味觉记忆强化了文化认同。“尤其在海外侨胞中,家乡风味的月饼不仅是食品,更成为文化身份的象征。”(完)
通航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正在构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感知与预测性维护。未来,三峡枢纽运行将更趋智能化,为长江航运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完)
再后来,舞台静了些,成了“光影的回忆场”。《一生所爱》的柔婉缓缓流淌,大屏幕上同步切出电影里大漠孤烟、城楼剪影的经典片段;紧接着旋律骤然一转,《沧海一声笑》的江湖豪情涌上台,屏幕上也换成侠客纵马、江湖饮酒的镜头,高低音交织间,满是快意恩仇的洒脱。“小时候跟着爸爸看这些电影,现在带着女儿来听现场,一下子就想起从前了。”坐在看台上的林翼攥着女儿的手,手指跟着旋律轻轻敲着膝盖,“这些歌、这些画面,早就刻在我的记忆里了,不管过多少年听,还是这么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