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这一轮降雨范围广、强度大,自23日以来,强降雨覆盖了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内蒙古以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总共造成我国北方42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的洪水。
本报北京7月28日电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我很高兴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的崭新身份,参与学术与思想层面的深度交流。我希望能成为中欧间的一座桥梁,促进双方更好地相互理解——即在双方之间传递信息,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欧洲及27个成员国的立场、欧盟如何看待当下的地缘政治现实;同时,我也希望,由于我与中国社会保持着密切联系,能向我的欧洲朋友们传递一些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
如今,重焕生机的台特玛湖已成为阻击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东部库姆塔格沙漠“握手”合拢的重要生态屏障。以生态修复为引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正在这里持续勃发。
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是一个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促进欧中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发展。克鲁特说,该组织与欧洲多所大学和公司建立了广泛联系,通过组织代表团互访、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欧中之间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我们希望成为欧中间的桥梁,帮助双方寻找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
这就是为什么我过去一直大力倡导中欧投资协定,而且至今对此仍未改变看法。我认为,几年前谈判的这份投资协定,是推动中欧伙伴关系取得更多进展的有益框架。它并非完美,但却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澎湃新闻:面向未来,尽管您已经卸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但您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尊敬并具有重要影响力。您是否有计划继续推动中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您看来,未来最值得重点开拓和深化的领域有哪些?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