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浙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今天,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每千人拥有民营企业56家。2024年,浙江民营经济总量6.1万亿元,有出口实绩民营企业突破10万家,出口值增长10.0%。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布局,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丰富,为互联网普及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的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新兴市场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落地,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传统村落华丽蜕变,也为本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梁正育说,“那雅·风土志”项目中,有一半的工作人员都是那雅村村民以及附近村镇的居民。
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再到开放强省,“跳出来”的浙江一路奋楫,划出了令人瞩目的上扬线:2004年,一般贸易出口居全国首位;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全国第四;2023年,外贸出口居全国第二;2024年,进出口规模突破5万亿元,出口增速位居东部沿海主要省市之首。今年上半年,浙江货物贸易出口突破2万亿元。
一是助力城乡均衡发展的成效更好。持续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把农村地区寄递服务短板变成农村发展的“潜力板”,既打通了消费堵点,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和服务体验的差距。
第二,战略支撑更加有力。交通运输服务支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已经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轨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基本建成。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明显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交通基础进一步夯实。
可以这么说,当前古镇开发中盛行的“复制粘贴”式建设模式,本质上反映出开发者对本土文化和建筑多样性的认知不足与重视不够,非常急功近利。要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加大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合理利用,坚决杜绝盲目照搬和同质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