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深化,形成战略联盟。学院聚焦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与宝武集团、中冶集团、湖南钢铁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连铸机结晶器振动台故障诊断”工程案例库;与中国五冶集团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果展;与中冶南方等30余家企业围绕钢铁生产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建立科研-实践资源转化机制。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据背后是居民文旅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也是文旅产业步入新增长周期的强烈信号。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上海君跃胜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君跃胜辉”)从事广告数据业务,该公司总经理刘心宇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包括像君跃胜辉这样需要开展来数加工业务的企业实际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将公司布局在临港实际上还有着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历史经验表明,国家间经贸冲突的终结并非源于某一国家的单方胜利,而更多源自各国重构利益平衡的理性选择。目前,在美方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的背景下,中方强大的战略定力已为后续谈判奠定了基础。未来,中国应当继续锚定与美国建立 “非零和”经贸框架这个目标,从三个方面努力将“休战”变为“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