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中,欧盟、印度和美国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美国的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连续11个月居首。美国发布的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进出口限制措施均高居榜首,是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持续高位运行的主要推手。
美国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300多家公司、银行和数十名个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前段时间,我偶然散步来到厦门梧村足球公园,意外发现这里人气十足。不少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练习带球、传球、护球和射门,退休的大爷们也三五成群地踢球健身,甚至还有公司组织员工来这里进行团建踢球。
中欧建立了稳定的经济与贸易对话机制,有效化解摩擦,增强互信,为企业创造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其次是产业结构高度互补。欧洲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而中国在产业规模、供应链整合与消费市场拓展方面表现突出,这为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三是企业层面的主动参与与双向投资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欧企将中国视为战略市场,同时中企也积极融入欧洲市场,拓展研发、制造和本地服务网络。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介绍,第二季度数据显示,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参展企业数合计占比39.8%,较2024年同期提升8.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参展企业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展现出“市场多元、结构优化”的良好趋势;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海外参展热度持续提升。
31日6时许,洋山港开港。6艘大型集装箱货轮鱼贯进港,拖轮、吊机、集卡各司其职、分工有序,洋山港在机械的阵阵轰鸣声中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5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5,处于高位。受美国暂停部分加征关税措施等综合因素影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有所缓和,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37.8%。
“内卷式”竞争一般是指经营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市场地位或争夺市场,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却没有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恶性竞争现象。近年来,部分行业和企业深陷低价厮杀、同质化竞争等内耗困局,一些地方存在政策洼地比拼、产业盲目跟风及市场壁垒等情况。这些“内卷式”竞争现象在市场中不断显现,带来广泛负面影响。在微观层面,低价恶性竞争往往迫使企业削减成本,这将导致产品质量下滑,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也会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在中观层面,无序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产业链资金链循环不畅,这将严重削弱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能力,进而对产业发展生态造成破坏。在宏观层面,“内卷式”竞争导致社会创新活力受到抑制、资源错配现象突出、市场淘汰机制失效,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严重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