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开始非常激进地去抗争这种宿命,但很多人在中后期,由于现实的压力和文化上的努力达不到预期,慢慢变得保守,甚至有的人晚年又重新接受了欧洲文化。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所以,当我们面对拉美知识分子或者思想者的写作和观点时,有时候不能光挥起批判者的武器。我们也需要理解他们在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复杂性和困境。
本次特展共计展出千余件历代瑰宝,不仅涵盖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名作,而且还特别推出体现陕西地域和陕西籍画家的重要作品。
所以吊诡的就是,左翼的这种批判性、解构资本主义的学术生产,某种意义上仍然没能脱离这种全球学术生产流通体系。这一点让很多批判知识分子的写作受到攻讦,觉得他们是杀人放火受招安。齐泽克、韩炳哲一边批判21世纪资本主义,一边是备受市场追捧的学术明星,好像他们在表演“批判”,批判也就是个赛道。所以很多批判知识分子也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最近这些年,对媒介的自觉也成为批判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对这样的境地的一种回应。以前我们常说资本主义没有彼岸,其实这并不是特别绝望或悲观的话,而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块茎化的结构。目前为止,我们可能还无法以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它。我的基本立场是,有这个赛道总比没有强。我们从内部“寄生”,希望也能够从内部瓦解它,好像孙悟空钻进敌人的肚子里。所以积极利用现有的媒介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把媒介从工具变成目标。
美国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300多家公司、银行和数十名个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对西北城市来说,机场的作用尤为重要。西北不沿海,也没有内河航运。依托铁路和机场打造枢纽,形成开放门户,无论对区域还是全国而言,都具有经济与战略的双重意义。
拉美有一种现象:政坛领袖常常是诗人、小说家或艺术家,他们常常担任国家的文化或教育部长等职务甚至竞选总统。这并非简单“弃文从政”,而是思想与实践结合的一种选择。例如,巴尔加斯·略萨年轻时享有盛名,是拉美文学新希望,但后来参选秘鲁总统。选举失败后,他前往西班牙,又到美国大学任教,但始终关注秘鲁政治,提出尖锐批评。我当然不完全认同他那些批评,但这本身就是拉美知识分子的常态。
在欧洲和美国,尤其20世纪70年代后,学院知识分子虽理论激进,但很少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学院与社会运动之间壁垒还是很森严的。
乌鲁木齐不缺国际和地区航线。2024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定期客货运输航线共240条。其中,国际定期客运航线26条,与高加索地区三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部通航,通航中亚航点数量为国内十大枢纽机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