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梨树模式”,走出科技与耕作的融合新路。为减少农民和合作社的后顾之忧,更好推广创新技术,梨树县还探索出“双保全统”土地托管模式。2021年就扎根梨树黑土地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江敬安告诉记者,“双保”是指成本保障和产量保障;“全统”是指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种植模式,统一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被托管农户建立的新型土地托管方式,“双保全统”可保障被托管农户的生产投入不高于周边农户,产量不低于周边农户。
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让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这个家庭深度交融。扎西拉宗熟练掌握了临夏方言,马尕东的藏语更是地道。“有时说藏语、普通话,临夏方言也说,自己也搞不清楚,反正融到一起了。”马尕东这样描述他们日常的语言状态。
为改变庆元香菇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低的状况,从小在菇棒堆中长大的吴潇俊毅然回乡创建共富工坊,利用到农户家里收购农产品的机会,手把手教授农户如何选品、把控质量,并鼓励他们自己开直播做推广。同时,他还积极为留守老人、低收入农户等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帮助20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北京草厂胡同,他指出“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在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叮嘱“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在重庆民主村社区,关切地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
推介会现场,晋渝两地文旅单位、旅行社、研学机构、山西大足商会联络组负责人等50余人齐聚一堂。大足石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子华表示,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直是重庆游客向往的热土。他代表重庆大足区发出“石刻相邀,结渝晋之好”的真诚邀约,“希望三晋宾朋走进重庆、走进大足,赏巴渝气象,游千年石刻,让三晋大地的厚重历史与巴山渝水的魔幻都市,让云冈的雄浑与大足的灵秀,共燃文旅新热度,共绘文明的新画卷。”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2012年,生长在红色家庭的韩光莹拿着近30万元积蓄,将家中老屋改造成村里首家民宿——“老家寒舍”。此后,在韩光莹的带动下,村里20余户村民相继将自家老宅改为民宿、竹编店、茶社、咖啡馆等特色店铺。
经过多次论证,张强镇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工程正式启动,集中改造8个村的供水设施。“干部们来了很多趟,问得很细。眼瞅着能更方便用上自来水,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村民李书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