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不足,条件艰苦,但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40年里,作为班主任,刘玉忠用自己的积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数学教师,用知识照亮少年前路。学生中,走出了从事科研的博士,也有回到家乡投身教育的新一代教师……
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96岁的夏淑琴老人默然垂泪,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描画着亲人的名字。那段沉痛的记忆,在她的生命中已延续80多个春秋。
“只要肯努力,在哪都能教好学生。”看到孩子们自信展示,信息科技教师秦春娟回忆起20多年前,“2004年,我刚到校时,学校仅有五六台电脑,还没开信息科技课。后来,硬件逐渐配齐,丰富的培训更开阔了眼界,让教学更有底气。”
戈伟初三毕业那年,在教练的引荐下,当时的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向他递来了橄榄枝。“一边是孩子梦寐以求的职业道路,一边是家长期盼的高中升学路,我看出戈伟和家人都很纠结。每次训练结束,戈伟不像往常那样追着问战术,而是抱着足球、坐在场边发呆。”曹晨回忆。
“南京校园足球现状整体发展得非常不错,体教融合成效显著。以‘苏超’赛事为例,南京队50人大名单中,就有22名球员来自南京市校园足球培养体系。”杨洲洲表示。
南京市雨花台初级中学教师张冉,曾是南京队球员李加俊的初中班主任、地理老师。当天虽没有亲临赛场,张冉通过直播时时关注着李加俊的球场表现。
“‘苏超’南京队球员们亲力亲为地传帮带,通过担任教练、参与赛事及训练活动、分享经验等方式,促进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杨洲洲举例说,陈运涵、江涛、阮喆祥等在小学和中学担任了专职足球教练。冯天烨时常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通过训练激励师弟、师妹们。韩奇臻、倪寅、杨笑天、汤峻、马俊等球员多次走进校园,参加足球课程、班级联赛、嘉年华等活动,推动校园足球文化传承。
7日白天最高气温,大兴安岭13℃至15℃,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绥化北部19℃至21℃,双鸭山西部、鸡西西部、七台河24℃至26℃,其他地区21℃至23℃。7日夜间最低气温,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北部、齐齐哈尔北部7℃至9℃,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大庆南部、哈尔滨西部、双鸭山西部、七台河13℃至15℃,其他地区10℃至12℃。